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:::

外來入侵種 — 威脅生物多樣性的因子


       都會區常見的生態問題其中之一,就是外來種問題,臺北市也同樣有外來種的問題,都市公園常見的野鴿、白尾八哥、家八哥等;河川內常見的吳郭魚、琵琶鼠;水域環境中常見的紅耳泥龜、美國螯蝦、福壽螺;河濱公園到處可見的流浪狗等,這些生物都是外來物種。



       每種外來種的引入有其特殊的途徑,防治外來種首要之務是遏止其進入的管道。外來種一旦造成危害,不易根除,更糟的是,防治外來種的危害常需耗費大量的金錢和長久、持續的人力,對環境和經濟造成極高的損失。



外來種

       指原不屬於該生態系的物種,只要不是在本地演化出的物種,都可稱為外來種。外來種是由人類因養殖、食用、觀賞、栽培、放生、科學研究、娛樂或作為生物防治引入,或藉由人類運輸偷渡而來,而進入到新的生態系中。

輝椋鳥
輝椋鳥 李文玉攝


外來入侵種

       外來種因為不是在該地的生態系演化,在野外環境可能會面臨被掠食、找不到適合棲地、食物、配偶等問題,無法建立族群,需要在人工培育的環境下才能存活,不會危害當地的生態系。所有的外來物種中,平均約 10%能在非原產地建立穩定的族群,留下來的物種當中又約 10%可能會在當地成為危害的入侵種,那些留下來的入侵種適應力極強、繁殖力也強,族群在新生態系快速繁衍、擴散,對當地生態造成影響,而如此的外來種即為外來入侵種。

       外來種一旦成為外來入侵種,威脅該地區的生物多樣性,有時會影響當地經濟,造成人民生計的威脅。在大多數的情形下,外來入侵種的危害常需要一段時間的醞釀,但是一旦造成危害,其嚴重性通常很難防治。

白尾八哥
白尾八哥 趙偉凱攝



外來入侵種對生態系的影響

● 與原生種競爭:若外來種的適應力和繁殖力比原生種強,可能會排擠、競爭原生種的生存空間。

● 與原生種雜交:外來種與親源關係較近的原生種雜交,會汙染原生種的基因組成。

● 掠食原生種:若外來種體型較大,有可能捕食體型較小的原生種。

● 傳染疾病:引入外來種時,可能同時將生物體內的疾病或寄生蟲一起引入。

● 對人類經濟和健康危害:福壽螺和紅火蟻為例,福壽螺啃食經濟作物造成農業經濟危害;紅火蟻叮咬人類,使人不適。




埃及聖䴉
在關渡灘地上覓食的埃及聖䴉 李培芬攝



既然外來種入侵種已經出現了,可以怎麼辦?

       對付外來種的策略可先簡單分為事後防治和事前預防。事後防治有監控和移除,監控是對於低危害、無立即防除必要的外來種,監控追蹤他們的族群變動。移除作業最好時機是在外來種被引入和建立族群的階段,移除計畫可以針對控制族群擴散最有效的生命階段。

       移除作業會受到經費、人力和社會觀感等的限制,遭到捕捉的生物可以經由收容的方式將其從野外環境移除,例如動物園收留外來種鳥類、爬蟲類、動物保護處收容流浪貓狗等。但對危害較大的外來種,可能執行直接撲殺。以福壽螺防治為例,福壽螺自 1980 年因食用引入,因適應力強、繁殖快速,會啃食植物地嫩葉、嫩莖,影響農作物的收成,迄今已造成新台幣上百億元的損失,過去農委會每年編列上億預算防治,但防治的成效不大,仍是無法完全移除福壽螺。

       由福壽螺防治案例來看,外來種的事後防治可能會花費很多人力、金費,但效果有限,事前預防可能更勝於事後防治。外來種進入新環境的方式可分為人類蓄意引進和非蓄意引進兩種,針對蓄意引進的外來種,加強貨物控管和檢疫、執行或加強寵物、植栽市場的法律規定,避免不法偷渡、約束宗教放生行為;針對非蓄意引進的外來種,應嚴格檢查由外國輸入或輸出的貨品,預防無意間帶進來生物。針對已經引入的外來種,則要防止逃逸和擴散,即使是合法輸入的生物,也要小心避免逃逸、棄養。

福壽螺卵
福壽螺卵 李培芬攝

斑腿樹蛙
斑腿樹蛙 李承恩攝



一般民眾可以在外來種議題上做些什麼呢?

       對於外來種防治,我們一般人能有所貢獻,且也對防治最有效的,就是不要製造外來種。不放生、不棄養、不繁殖、不攜帶或走私動植物入境,降低外來物種進入自然環境的機會。不要製造外來種之外,也可以認識外來種相關的科普知識,關心外來種造成的環境問題。

不要製造外來種

本網站整體滿意度調查
本網站有幫助嗎?